[1] 曾明森, 吴光远, 王庆森. 我国茶丽纹象甲的研究进展[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2003, 23(4): 16-20. [2] 张汉鹄, 谭济才. 中国茶树害虫及其无公害治理[M]. 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234-235. [3] 孙晓玲, 陈宗懋. 茶丽纹象甲防治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茶叶, 2009, 11: 8-10. [4] 龙同, 乐群, 杨国琼, 等. 几种杀虫剂对茶丽纹象甲的室内、田间药效比较试验[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58(24): 109-112. [5] 王庆森, 曾明森. 应用锐劲特防治茶丽纹象甲的效果试验[J]. 福建茶叶, 2002, 3: 6-7. [6] 曾明森, 刘丰静, 王定锋, 等. 4种不同类型农药茶园使用效果综合评价[J]. 茶叶科学技术, 2014(2): 22-27. [7] 曾明森, 吴光远, 王庆森, 等. 苦参素防治茶丽纹象甲药效试验研究[J]. 福建茶叶, 2005(2): 16-17.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A/OL]. (2015-02) (2025-09-04). http://www.moa.gov.cn/nybgb/2015/d2015/ 201712/t20171219_6104163.html.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A/OL]. (2022-09-29) (2025-09-04). http://www.moa.gov.cn/ gk/zcfg/qnhnzc/202210/t20221008_6813462.html. [10] 张慧, 吴圣勇, 李娟, 等. 不同培养基继代培养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毒力和产孢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49(15): 2977-2987. [11] 徐文静, 隋丽, 高鹏, 等. 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防治玉米螟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2, 36(6): 862-865. [12] 张燕南, 毕司进, 李悦, 等. 球孢白僵菌菌株GZGY对茶黄螨致病力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 应用昆虫学报, 2023, 60(6): 1835-1840. [13] Lord J C. Low humidity, moderate temperature, and desiccant dust favor efficacy of Beauveria bassiana (Hyphomycetes: Moniliales) for the lesser grain borer, Rhyzopertha dominica (Coleoptera: Bruchidae)[J]. Biological Control, 2005, 34(2): 180-186. [14] 王定锋, 黎健龙, 王庆森, 等. 柑橘灰象甲一株高毒力白僵菌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培养特性[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4, 30(6): 750-758. [15] 农向群, 王广君, 王以燕, 等. 生物农药白僵菌杀虫剂的研发进展[J]. 植物保护学报, 2024, 51(2): 278-293. [16] Mascarin G M, Jaronski S T. The production and uses of Beauveria bassiana as a microbial insecticide[J].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 2016, 32(11): 177. [17] 王定锋, 刘丰静, 李慧玲, 等. 球孢白僵菌XJBb3005对茶丽纹象甲致病力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J]. 福建农业学报, 2013, 28(8): 807-811. [18] 吴光远, 孙椒德, 曾明森, 等. 白僵菌871菌株防治茶丽纹象甲的效果[J].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1995, 2: 39-43. [19] 付南霞, 罗宗秀, 李兆群, 等. 一株球孢白僵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茶丽纹象甲幼虫的室内致病力测定[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39(5): 1104-1112. [20] 王定锋, 曾明森, 王庆森, 等. 球孢白僵菌不同分离株生物学特性及对茶丽纹象甲成虫的杀虫活性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 2012, 27(7): 750-754. [21] 范晓杰, 王琰, 李晓莉, 等. 球孢白僵菌与5种农药的相容性及其对韭菜迟眼蕈蚊的联合毒力[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7, 32(4): 496-503. [22] 关朝阳, 周国英, 李聪, 等. 球孢白僵菌与苦参碱混用对双线卷裙夜蛾的协同增效作用[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2, 38(3): 573-579. [23] 曹伟平, 宋健, 冯书亮, 等. 球孢白僵菌与低剂量化学杀虫剂对小菜蛾的协同增效作用[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8, 34(3): 370-376. [24] 张国彦, 郝瑞, 徐永伟, 等. 生物农药与减量化学农药联用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J]. 中国植保导刊, 2024, 44(1): 87-89. [25] 郭继元, 潘昌滨, 潘自平, 等. 三种药剂与球孢白僵菌对高粱蚜虫的协同控制作用[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4, 40(2): 274-281. [26] 张谦, 王燕, 董明, 等. 金龟子绿僵菌与化学农药减量联用对棉花苗蚜的防控效果[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39(4): 797-803. [27] 刘丰静, 曾明森, 王定锋, 等. 6种茶园常用农药与白僵菌生物学相容性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 2012, 27(10): 1093-1096. [28] 王定锋, 李良德, 李慧玲, 等. 5种植物源农药与球孢白僵菌相容性研究[J]. 茶叶学报, 2015, 56(4): 244-248. [29] 王定锋, 曾明森, 吴光远. 印楝素、鱼藤酮防治茶丽纹象甲成虫室内试验初报[J]. 茶叶科学技术, 2012(2): 9-11. [30] 王定锋, 李良德, 李慧玲, 等. 一株对茶丽纹象甲高毒力白僵菌菌株的筛选、鉴定与培养研究[J]. 茶叶科学, 2021, 41(1): 101-112. [31] 田志来, 朱晓敏, 张强. 白僵菌可湿性粉剂及其应用. 中国: CN106879636 B[P]. 2019-03-05. [32] 侯明明, 刘义豪, 王滨. 昆虫病原真菌对梨网蝽防治潜力的室内评测[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5, 31(6): 853-859. [33] Clarkson J M, Charnley A K. New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s of fungal pathogenesis in insects[J]. Trends in Microbiology, 1996, 4: 197-203. [34] 冷欣夫, 邱星辉. 我国昆虫毒理学五十年来的研究进展[J]. 昆虫知识, 2000, 37(1): 24-28. [35] 杨波. 病原真菌和植物源农药对普通大蓟马的协同作用及生理生化的影响[D]. 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 2020. [36] 姜灵, 洪波, 王新谱, 等. 常用杀虫剂与球孢白僵菌的相容性及对温室白粉虱的协同防效[J]. 植物保护, 2018, 44(1): 199-204. [37] 谢婷, 姜玲, 洪波, 等. 球孢白僵菌与苦参碱混配对烟粉虱的毒力与田间防效[J]. 西北农业学报, 2019, 28(5): 830-836. [38] 张国超. 白僵菌协同赤眼蜂、苦参碱对烟青虫控制作用及侵染机制研究[D]. 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 2022. [39] 吴晋华, 刘爱萍, 高书晶, 等. 球孢白僵菌与印楝素复配对草地螟的增效作用[J]. 世界农药, 2012, 34(3): 40-43. [40] 蔡悦, 张胜利, 李增智. 球孢白僵菌与几种化学杀虫剂和除草剂的相容性[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1, 27(3): 316-323. [41] 王峰, 郑鹏飞, 农向群, 等. 球孢白僵菌与三种农药对萝卜蚜的协同防治效[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7, 33(6): 752-7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