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洪涛, 韩兰芝, 彭于发. 一种优化的大螟人工饲料[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0, 36(5): 821-825. |
[2] |
贾泽艳, 周操, 曾庆会, 石敏, 杨洪, 金道超. 白背飞虱两个P450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杀虫剂胁迫下的表达分析[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0, 36(1): 87-96. |
[3] |
甘玉姿, 肖贵, 邓启云, 吴俊, 柏斌, 卢向阳, 周波. 菲律宾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中AVR-Pita及其同源基因的序列与功能分析[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8, 34(3): 488-498. |
[4] |
陈耕, 何珊, 韩兰芝, 彭于发. 转cry1Ab+cry1C双价抗虫水稻对二化螟的抗性评价[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8, 34(1): 71-78. |
[5] |
魏新燕, 黄媛媛, 黄亚丽, 杜克久. 拮抗灰霉菌的海洋细菌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物质的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7, 33(5): 667-674. |
[6] |
刘潮, 王慧, 刘林, 杨静, 李成云. 水稻防御反应相关基因对稻瘟病菌的响应[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7, 33(4): 504-511. |
[7] |
蒋显斌, 黄芊, 凌炎, 陈玉冲, 吴碧球, 黄所生, 李成, 符诚强, 黄凤宽, 龙丽萍. 利用黑肩绿盲蝽兼性取食特性评价转基因水稻生态风险[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6, 32(3): 311-317. |
[8] |
沈嘉炜, 刘志超, 蔡尤俊, 张文庆. 水稻品种多样性对褐飞虱及蜘蛛的影响[J]. , 2015, 31(3): 327-332. |
[9] |
陈洪凡1,2 , 黄建华1 . 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稻飞虱发生量的线性相关分析[J]. , 2015, 31(2): 216-220. |
[10] |
张荣胜1 , 陈思宇2 , 王晓宇1 , 罗楚平1 , 刘永锋1 , 陈志谊1 . 解淀粉芽胞杆菌Lx-11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应用技术研究[J]. , 2013, 29(4): 595-600. |
[11] |
刘功朋1,3 , 张玉烛1 , 黄志农2 , 陈恺林1 , 刘洋1 , 朱国奇1 , 方宝华1 . 水稻牛蛙生态种养对稻飞虱防效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 , 2013, 29(2): 207-213. |
[12] |
曹琦琦, 周登博, 郑丽, 杨媚, 周而勋. 水稻纹枯病菌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探索[J]. , 2013, 29(2): 270-276. |
[13] |
沙莎1 , 刘雷2 , 潘顺1 , 王为民1 . 高速逆流色谱法从哈茨木霉发酵液中分离纯化抑菌活性成分[J]. , 2013, 29(1): 83-88. |
[14] |
马桂珍1 , 王淑芳1 , 李世东2 , 孙漫红2 , 暴增海1 , 付泓润1 , 葛平华1 . 土壤因子对生防真菌粉红粘帚霉67-1消长动态的影响[J]. , 2013, 29(1): 97-103. |
[15] |
谢永丽1,2 , 高学文2 . 高寒草甸根围拮抗芽孢杆菌筛选鉴定及脂肽化合物分析[J]. , 2012, 28(3): 367-3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