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礼智, 李光博, 曹雅忠. 草地螟第3个猖獗为害周期已经来临[J]. 植物保护, 1996, 22(5): 50-51.
[2] 罗礼智, 张红杰, 康爱国. 张家口1997年一代草地螟幼虫大发生原因分析[J]. 自然灾害学报, 1998, 7(3): 158-164.
[3] 罗礼智, 黄绍哲, 江幸福, 等. 我国2008年草地螟大发生特征及成因分析[J]. 植物保护, 2009, 35(1): 27-33.
[4] 李红, 罗礼智, 胡毅, 等. 主要天敌种类对苜蓿地草地螟种群的调控作用//成卓敏主编. 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897.
[5] 李红. 草地螟幼虫寄生天敌种类、寄生率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6] 田晓霞. 草地螟寄生蜂及其对寄主种群的控制作用[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7] 田晓霞, 罗礼智, 胡毅, 等. 我国首次发现草地螟卵寄生蜂——暗黑赤眼蜂[J]. 植物保护, 2010, 36(3): 152-154.
[8] 陈海霞, 罗礼智. 双斑截尾寄蝇对寄主种类及草地螟幼虫龄期和寄生部位的选择性[J]. 昆虫学报, 2007, 50(11): 1129-1134.
[9] 陈海霞, 张蕾, 罗礼智. 双斑截尾寄蝇成虫生物学特性[J]. 昆虫学报, 2008, 51(12): 1313-1319.
[10] 李红, 罗礼智, 胡毅, 等. 伞裙追寄蝇和双斑截尾寄蝇对草地螟的寄生特性[J]. 昆虫学报, 2008, 51(10): 1089-1093.
[11] 李红, 罗礼智. 草地螟的寄生蝇种类、寄生方式及其对寄主种群的调控作用[J]. 昆虫学报, 2007, 50(8): 840-849.
[12] 孔海龙, 程云霞, 罗礼智, 等. 草地螟幼虫饲养密度对伞裙追寄蝇寄生效率的影响[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3, 29(3): 450-454.
[13] 王建梅, 刘爱萍, 高书晶, 等. 草地螟曲阿格姬蜂的寄生功能反应[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3, 29(3): 338-343.
[14] 陈学新, 何俊华, 马云. 中国动物志, 昆虫纲(第三十七卷)膜翅目: 茧蜂科(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384-385.
[15] Farahani S, Talebi A A, van Achterberg C, et al. A taxonomic study of orgilinae and microtypinae from Iran (Hymenoptera, Braconidae)[J]. Spixiana, 2014, 37(1): 93-102.
[16] Belokobylskij S A, Taeger A. The species of the genus Orgilus Haliday from the Russian Far East (Hymenoptera: Braconidae). Contributions to the knowledge of East Palaearctic insects(3)[J]. Beiträge zur Entomologie, 1996, 46(1): 137-158.
[17] 罗礼智, 李光博. 草地螟的有效积温及其世代区的划分[J]. 昆虫学报, 1993, 36(3): 332-339.
[18] 丁岩钦. 天敌-害虫作用系统中的数学模型及其主要参数的估计: 捕食者-猎物系统中主要参数的估计[J]. 昆虫知识, 1983, 20(6): 284-287.
[19] 郭玉杰. 捕食作用中的功能反应模型[J]. 生物防治通报, 1993, 9(1): 40-45.
[20] 罗礼智, 刘大海, 张蕾. 草地螟幼虫取食量、头宽、体长及体重的测定[J]. 植物保护, 2008, 34(6): 32-36.
[21] Jervis M A, Heimpel G E, Ferns P N, et al. Life-history strategies in parasitoid wasp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ovigeny’[J]. 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 2001, 70(3): 442-4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