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1, Vol. 37 ›› Issue (2): 209-217.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1.03.025
• 研究论文 • 上一篇
姜嫄, 张翌楠, 李志强
JIANG Yuan, ZHANG Yinan, LI Zhiqiang
摘要: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是防治多种蛀干害虫天牛的重要天敌,为了解决人工大量繁育花绒寄甲的技术问题,本文选用大麦虫Zophobas atratus蛹作为繁育花绒寄甲幼虫的替代寄主,利用配置的人工饲料饲喂成虫,在实验室中连续饲养4代花绒寄甲,统计分析所繁育出的每代花绒寄甲成虫的产卵量、产卵前期时长、雌雄性比、成虫体长和体宽、体质量、卵的孵化率以及其后代幼虫的寄生率等,分析人工饲料和替代寄主对室内连续多代繁育的花绒寄甲繁殖生物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绒寄甲成虫的体长、体宽、体质量随着室内饲养代数的增加而减小;花绒寄甲成虫的产卵前期随着饲养代数的增加而延长,但后一种情况通过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可有效解决。随着室内饲养花绒寄甲代数的增加和人工繁育时间的延长,平均每头花绒寄甲雌虫的产卵量增加;使用替代寄主繁殖4代后出现成虫雌雄性比下降,不符合1:1的情况。室内饲养4代的花绒寄甲卵的孵化率和初孵幼虫的寄生率几乎没有影响。通过对各个繁殖生物学指标的比较发现,饲喂改良人工饲料的花绒寄甲成虫的产卵前期在饲养多代后能明显缩短;利用大麦虫蛹繁育出的花绒寄甲后代雄虫数量明显多于雌虫;相反,利用改良人工饲料与花绒寄甲原始寄主松褐天牛幼虫配合使用,繁育出的第2、3代雌虫数量明显多于雄虫,差异显著。综上所述,利用大麦虫作为替代寄主会导致花绒寄甲后代雌雄性比下降,但可以通过改进饲料配方和利用原寄主饲养,在室内饲养多代后对花绒寄甲繁殖生物学的各项指标影响不大。因此,利用大麦虫和人工饲料等饲养技术综合应用,能够在室内人工规模化繁育花绒寄甲。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