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orton C V, Tryon R M.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Cyatheaceae[J]. American Fern Journal, 1971, 61(3):142. [2] 宗秀虹, 张华雨, 王鑫, 等.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桫椤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16, 36(6):1225-1232.
 [3] 尹兰. 国内桫椤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2, 24(6):70-72.
 [4] 汪晓丽, 罗伟聪.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的我国桫椤研究现状[J]. 江苏林业科技, 2016, 43(5):41-45.
 [5] 张鑫, 孙继燕, 杨全, 等. 桫椤茎干止咳祛痰作用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8, 45(7):1514-1515.
 [6] 陈封政, 向清祥, 李书华. 孑遗植物桫椤叶化学成分的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08(6):1246-1249.
 [7] 魏美才, 汪廉敏, 杨炯蠡. 中国桫椤叶蜂属分类研究(膜翅目:蕨叶蜂科)[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1995(2):25-28.
 [8] Wei M C, Niu G Y. Review of some Southeast Asian sawfly species (Hymenoptera:Tenthredinidae) described by Attila Haris[J]. Zootaxa, 2009, 2279:60-68.
 [9] Wei M C. Generic list of Tenthredinoidea s. str. (Hymenoptera) in new systematic arrangement with synonyms and distribution data[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Forestry Universith, 1998, 18:23-31.
 [10] 汪廉敏, 刘清炳, 吴红英, 等. 桫椤叶蜂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J]. 昆虫知识, 1996(3):155-157.
 [11] 雷雪萍, 庞博, 卓嘎, 等. 河曲丝叶蜂在拉萨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J]. 植物保护, 2019, 45(1):191-194, 238.
 [12] 潘洪生, 修春丽. 锦葵科4种植物上棉大卷叶螟幼虫种群发生动态[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6, 32(6):708-711.
 [13] 虞国跃, 王合, 张正好, 等. 油松新害虫——黑胫腮扁叶蜂的初步观察[J]. 植物保护, 2016, 42(2):247-250.
 [14] 赵宇晨, 宋鲜梅, 常春燕, 等. 柠条重要害虫四线奇尺蛾天津亚种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J]. 应用昆虫学报, 2019, 56(5):1063-1069.
 [15] 周崇军.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方法研究[D]. 贵州:贵州师范大学, 2006, 12.
 [16] 刘钦, 邓洪平, 李宗峰, 等. 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特征[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9, 41(1):19-31.
 [17] 杜红红, 李杨, 李东, 等. 光照、温度和pH值对小黑桫椤孢子萌发及早期配子体发育的影响[J]. 生物多样性, 2009, 17(2):182-187.
 [18] 赵建铭. 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二十三卷双翅目寄蝇科(一)[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154-155.
 [19] 李涛. 中国林木主要叶蜂寄生性天敌昆虫[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13, 175.
 [20] 邓洪平, 王志坚, 陶建平, 等. 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5, 6.
 [21] 丁雪玲, 郑宇, 姚凤銮, 等. 福建省烟粉虱种群消长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应用昆虫学报, 2018, 55(6):1074-1080.
 [22] 关秀敏, 徐兆春, 李丽莉, 等. 作物分布对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的影响[J]. 应用昆虫学报, 2019, 56(3):579-584.
 [23] 戈峰, 吴孔明, 陈学新. 植物-害虫-天敌互作机制研究前沿[J]. 应用昆虫学报, 2011, 48(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