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束长龙, 曹蓓蓓, 袁善奎, 等. 微生物农药管理现状与展望[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7, 33(33):279-303. [2] 邱德文. 生物农药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J]. 植物保护, 2013, 39(5):81-89. [3] 刘颐屏, 周光分, 贺秉坤. 抗生素菌种选育的理论和技术[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2. [4] 陈立梅, 汪旭, 李启云, 等. 链霉菌诱变育种方法综述[J]. 吉林农业科学, 2006, 31(2):62-65. [5] 曾红梅, 张震霖, 石义萍, 等. 原生质体融合提高农抗武夷菌素的效价[J]. 微生物学报, l995, 35(5):375-380. [6] 付月灵, 张克诚, 石义萍, 等. 武夷菌素高产菌株的选育[J]. 中国生物防治, 2007, 23(2):195-197. [7] 程艳, 张克诚, 赵明富, 等. 应用60Coγ射线诱变选育武夷菌素高产菌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2):234-237. [8] 周军, 唐雅君, 张惠展. 放线菌次级代谢途径的设计[J]. 生物工程进展, 1999, 19(5):40-44. [9] 杨振娟, 孙蕾, 武哲, 等. 不吸水链霉菌武夷变种CK-15遗传转化体系的探索及初建[J]. 生物技术通报, 2012, 9(10):193-198. [10] Siegl T, Luzhetskyy A. Actinomycetes genome engineering approaches[J].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2012, 102(3):503-516. [11] 杨本寿, 尹敏, 肖正群, 等. 自溶链霉菌遗传操作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6):724-732. [12] 刘艳, 葛蓓孛, 刘炳花, 等. 武夷菌素产生菌CK-15遗传操作系统的优化[J]. 2016, 32(4):524-530. [13] Martin J F, Liras P. Organization and expression of genes involved in the biosynthesis of antibiotics and other secondary metabolitest[J]. Annual Review of Microbiology, 1989, 143:173-206. [14] Motamedi H, Shafiee A, Cai S J,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methyltransferase and hydroxylase genes involved in thebiosynthesis of the immunosuppressants FK506 and FK520[J]. Journal of Bacteriology, 1996, 178:5243-5248. [15] 檀贝贝. 武夷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及分析[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16] 杨振娟. 武夷菌素产生菌遗传转化体系及功能基因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17] 葛蓓孛, 杨振娟, 檀贝贝, 等. 武夷菌素部分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和分析[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4, 30(5):678-684. [18] Liu Y, Ryu H, Ge B B, et al. Improvement of wuyiencin biosynthesis in Streptomyces wuyiensis CK-15 by identification of a key regulator, WysR[J].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4, 24(12):1644-1653. [19] 刘彦彦. 武夷菌素生物合成调控基因 wysR 和 wysRⅢ 的功能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20] 刘彦彦, 葛蓓孛, 孙蕾, 等. 武夷菌素产生菌CK-15中转录调控因子 wysR3 的功能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4, 31(4):543-552. [21] Ge B B, Liu Y, Liu B H,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DeoR-family member from 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strain CK-15 that acts as a repressor of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J]. Applied in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6, 100:8819-8828. [22] 刘炳花. 武夷菌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 wysPⅡ/wysPⅢ 的功能研究和聚酮类物质初步分离鉴定[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 [23] 王家旺, 葛蓓孛, 刘艳, 等. 高产武夷菌素 wysR 基因过表达菌株的筛选及菌株生物特性研究[J]. 生物技术通报, 2015, 31(8):125-131. [24] 葛蓓孛, 王家旺, 刘彦彦, 等. 武夷菌素高产基因工程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6, 32(5):642-649. [25] 林德忻, 徐容, 石义萍, 等. 武夷菌素田间应用效果综述[C]. 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 1995, 10. [26] 凌喆. 生物农药武夷菌素防治苹果腐烂病效果好[J]. 北京农业, 1994(12):23. [27] 凌喆. 武夷菌素防治苹果腐烂病效果显著[J]. 北京农业, 1995(3):27. [28] 赵多长. 甘肃天水地区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生及综合防治[J]. 中国果树, 2010(3):60-61. [29] 武哲. 武夷菌素防治草莓白粉病和番茄灰霉病应用研究及机制初探[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30] 张传博, 易萌, 孙云子, 等. 几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 湖北农业科学, 52(14):3299-3305. [31] 李雯, 冉隆贤, 李会平. 不同抗生素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研究[J]. 北方园艺, 2016(19):125-129. [32] 刘芳, 袁森, 何泽敏, 等. 新疆厚皮瓜白粉病的药效试验[J]. 农学科技通讯, 2016(4):93-95. [33] 冉隆珣, 玉香甩, 汪云刚. 武夷菌素在茶园中的施用试验初报[J]. 中国茶叶, 2005(6):38-39. [34] 陈晶, 魏朝霞, 唐嘉义. 3种生物农药对4种茶树病害的室内抑菌试验[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27(3):453-456. [35] 冉隆珣, 玉香甩, 毛加梅, 等. 不同类型茶园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27):13358-13359. [36] 潘云平, 李洪奎, 曹虎春, 等. 武夷菌素防治棉花黄萎病药效试验研究[J]. 中国棉花, 2007(6):21. [37] 潘云平, 李作京, 黄艳萍. 生物农药防治棉花黄萎病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11):122-123. [38] 陶树春, 王健, 魏瑛. 仙客来灰霉病田间消长规律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C]. 中国园艺学会球根花卉分会, 2011, 5. [39] 王健, 魏瑛, 陶树春. 仙客来主要病害种子处理技术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C]. 中国园艺学会球根花卉分会, 2011, 4. [40] 杨洪文, 刘晓英, 刘泽. 武夷菌素防治大豆灰斑病试验[J]. 大豆通报, 2002(6):4. [41] 马汇全, 甄惠丽, 孙伟萍. 1%武夷菌素防治大豆灰斑病效果的研究[J]. 淄博学院学报, 2002, 4(3):79-81. [42] 余洋, 丁俊杰, 陆慧慧, 等. 武夷菌素对玉米纹枯病菌 Rhizoctonia solani 生长发育的影响[J]. 西南大学学报, 2016, 38(1):9-13. [43] 夏得壮, 刘太国, 刘博, 等.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效果[J]. 植物保护, 2016, 42(2):225-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