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生物防治学报,今天是

阅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玉米大斑病胁迫下球孢白僵菌对玉米植株的影响及定殖规律
隋丽, 路杨, 迟瑞凯, 赵宇, 张正坤, 李启云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39 (4): 804-812.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2.05.008
摘要245)      PDF(pc) (1371KB)(604)    收藏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在玉米植株中的定殖能力及其对玉米植株生长和抗病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灌根方式构建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玉米植株叶绿素、氮含量以及株高进行测定,评价球孢白僵菌对玉米的促生作用;通过人工接种玉米大斑病,探究球孢白僵菌定殖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抗性作用;采用球孢白僵菌菌落计数和荧光定量PCR等方法研究玉米植株受到玉米大斑病菌胁迫时,球孢白僵菌在玉米植株内的定殖扩散规律。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在玉米植株内的定殖率为68.18%,定殖后能够对植株生长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能显著降低玉米大斑病的发病率,接种玉米大斑病第21 d发病率降低46.67%。在玉米叶片受到大斑病菌侵染时,能够从根际土壤"招募"球孢白僵菌,使球孢白僵菌在叶片聚集,进而提高对病原微生物的抗性。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虫生真菌对植物病害的生防潜力,为虫生真菌在植物组织中定殖研究以及诱导抗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海南首次发现一种新的三叶草斑潜蝇寄生蜂——斑潜蝇亮蝇茧蜂
邢秉琳, 古丽奴尔·阿哈买江, 吴少英, 彭正强, 杨磊, 吕宝乾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39 (3): 740-746.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2.03.029
摘要196)      PDF(pc) (5611KB)(406)    收藏
三叶草斑潜蝇是我国重大入侵害虫之一,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寄生蜂作为膜翅目昆虫的一大类群,在害虫生物防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此,笔者于2021年10—12月在海南省各市县开展三叶草斑潜蝇寄生蜂资源普查时发现一种新的三叶草斑潜蝇幼虫寄生蜂。通过形态学鉴定确定该蜂为膜翅目Hyr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蝇茧蜂亚科Opiina亮蝇茧蜂属Phaedrotoma的一个在中国尚未报道的新种,并命名为斑潜蝇亮蝇茧蜂Phaedrotoma sp.2。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其与亮蝇茧蜂属寄生蜂聚为一类。本研究为后期三叶草斑潜蝇寄生蜂的人工扩繁打下基础,并有助于推动该蜂在田间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Mrhox3影响罗伯茨绿僵菌产孢和抗逆能力的研究
张楠, 吴浩, 童友敏, 李晓娟, 黄勃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39 (3): 523-532.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2.03.019
摘要185)      PDF(pc) (848KB)(425)    收藏
罗伯茨绿僵菌作为一种昆虫病原真菌,已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得到应用。Homeobox家族基因在真菌无性繁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其在昆虫病原真菌中的功能尚不清楚。qRT-PCR结果显示homeobox家族基因Mrhox3在产孢阶段和分生孢子阶段高水平表达。通过基因敲除与回补研究其功能,结果表明敲除Mrhox3不影响菌株营养生长和致病性,但是显著降低菌株的产孢能力。进一步研究显示敲除Mrhox3显著下调关键调控因子abaAwetA等多个产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敲除Mrhox3促进分生孢子萌发,并显著增强分生孢子对紫外胁迫和热激胁迫的耐受力。本研究将为进一步揭示罗伯茨绿僵菌的产孢机制和分生孢子抗逆机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农业生物多样性对农作物害虫生态调控的研究进展
闫雪影, 王慧, 张艳军, 赵建宁, 杨殿林, 张贵龙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39 (3): 710-717.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3.05.003
摘要181)      PDF(pc) (393KB)(510)    收藏
当前,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的背景下,使用农业生物多样性生态调控害虫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农业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和农作物害虫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了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现状,归纳了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害虫生态调控科学原理或学说,从非农生境对于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其对于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出发,在农田内、农田边界以及农田景观格局三个层次分析了农业生物多样性生态调控作物害虫的方法及具体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农业生物多样性生态调控作物害虫的发展方向,为有效开展害虫生态调控提供知识原理和方法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球毛壳菌促生防病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冯超红, 李丽娟, 张姣姣, 王俊美, 宋玉立, 李好海, 徐飞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39 (4): 961-969.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3.02.043
摘要179)      PDF(pc) (432KB)(604)    收藏
球毛壳菌是植物常见的内生真菌,对多种植物病害有生防作用。本文从产生抗菌活性物质、促进植物生长、诱导植物抗性、生态位和营养物质竞争和重寄生作用等方面综述了球毛壳菌对植物病害的生防作用机理。阐明球毛壳菌在植物防病促生、土壤改良和秸秆降解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探讨了球毛壳菌规模化发酵和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进展。本研究将为促进球毛壳菌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松褐天牛肿腿蜂不同产卵批次下寄生能力和子代发育情况
唐艳龙, 王丽娜, 陈燕, 康奎, 曾伯平, 杨忠岐, 魏可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39 (3): 499-506.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2.11.004
摘要177)      PDF(pc) (484KB)(358)    收藏
松褐天牛肿腿蜂属卵育型寄生蜂,雌蜂补充营养后卵巢开始发育,且雌蜂可多次产卵并寄生多头寄主。为明确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不同产卵批次下的寄生能力和子代发育情况差异,本研究测定了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在不同产卵寄生批次下的寄生率、寄生成功率、子代发育历期、子代数量和雄性比例等生活史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以麻天牛幼虫为寄主,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最多可完成4次寄生行为,85%的雌蜂能完成2次寄生,但仅有31%的雌蜂能完成3次寄生,可能完成4次寄生的雌蜂仅有4%。随着产卵批次的增加,母蜂寄生能力逐渐减弱。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不同产卵批次间其子代幼虫历期、蛹历期均差异显著,以第1批次最长,第4批次最短。不同的产卵批次间子代雌蜂数量、子代雄蜂数量均差异显著。第1和第2产卵批次中雌蜂平均数量为40.2头和35.1头,较后续产卵批次更多;这两个产卵批次育出雄蜂数量均少于10头。第3个产卵批次中子代雌蜂数量锐减,且雄蜂比例超过60%;第4批次时,子代全为雄性。松褐天牛肿腿蜂的平均最大产雌数为80.6头。以上研究为松褐天牛肿腿蜂的人工繁育和利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我国微生物农药在粮食作物上应用回顾及发展建议
卓富彦, 张宏军, 刘万才, 张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39 (4): 747-751.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3.09.001
摘要174)      PDF(pc) (334KB)(307)    收藏
微生物农药是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抓手,也是确保粮食作物增产减损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微生物农药在主要粮食作物上的应用面积为研究角度,分别从作物类型、应用区域等方面,总结回顾了2018年以来微生物农药的应用成效,探讨梳理了当前微生物农药及应用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并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推进思路,旨在为我国微生物农药的发展进步提供相应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E8,E10-12:OH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增效作用
朱梦雅, 相会明, 李先伟, 吴东升, 吴宏坚, 马瑞燕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39 (3): 560-566.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2.03.032
摘要173)      PDF(pc) (412KB)(430)    收藏
本文旨在明确不同剂量的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性信息素主成分E8, E10-12:OH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增效作用,为梨小食心虫的监测及生物防治提供参考。通过田间诱捕试验和触角电位技术,探究了不同剂量的E8, E10-12:OH和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混配对梨小食心虫雄虫田间诱集效果及触角电位反应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种剂量E8, E10-12:OH均对梨小食心虫有引诱活性,但各剂量间诱集效果差异不显著;5种剂量E8, E10-12:OH与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混配处理的田间诱集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其中20 μg E8, E10-12:OH与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混配的诱捕量是对照的2.86倍;梨小食心虫雄虫对E8, E10-12:OH和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触角电位反应均随剂量增大而增强。E8, E10-12:OH可作为梨小食心虫引诱剂或性信息素的增效剂,提升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精准其种群发生动态监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印楝素抑制基因转录导致棉铃虫幼虫蜕皮变态异常的分子机理
常彦鹏, 张博, 耿梓宸, 魏纪珍, 安世恒, 赵文丽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39 (3): 550-559.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2.03.015
摘要155)      PDF(pc) (1462KB)(631)    收藏
印楝素是一种对鳞翅目如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植物源农药。本研究采用室内毒力测定方法,荧光定量PCR(qRT-PCR)和代谢产物差异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饲喂印楝素后导致棉铃虫幼虫死亡的分子机理。首先统计分析了5龄和6龄棉铃虫幼虫饲喂不同浓度的印楝素后的表型、体质量、死亡率和化蛹率,结果表明印楝素导致棉铃虫幼虫体质量降低、死亡率升高和化蛹率降低。随后,通过qRT-PCR、酶活和内源物质含量测定,明确了印楝素抑制海藻糖的生物合成和分解,抑制20E下游基因转录表达,并降低了ATP含量。本研究结果表明印楝素通过抑制棉铃虫海藻糖的生物合成和分解,抑制20E信号通路基因转录,降低ATP产量,导致幼虫蜕皮变态失败,最终导致幼虫死亡。本研究对进一步探索印楝素导致棉铃虫死亡的机制和防治有害生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昆虫视觉系统和视觉蛋白现状及展望
唐艳红, 毕思言, 王晓迪, 马东方, 杨念婉, 郭建洋, 吕志创, 刘万学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39 (3): 718-730.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3.05.004
摘要154)      PDF(pc) (1851KB)(905)    收藏
昆虫具有发达和敏感的视觉系统,视蛋白是昆虫视觉的基本组成部分,视蛋白的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视觉色素对不同波长光的敏感性。视蛋白基因的复制和分化是产生新的光色素敏感性主要机制,进而造成各种动物视觉系统的敏感性。本文以昆虫视觉系统和视觉蛋白为主题,从光感受器的类型、昆虫的色觉系统、视觉蛋白的分类、共表达现象、视觉蛋白基因的复制与缺失以及视觉蛋白生理作用方面的机制和研究状况等进行了阐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小卷蛾斯氏线虫N-Yz1对草地贪夜蛾的致毒作用和感染特性
刘琴, 黄立鑫, 陆玉荣, 韩光杰, 李传明, 夏杨, 祁建杭, 徐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39 (3): 542-549.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2.03.027
摘要146)      PDF(pc) (1047KB)(417)    收藏
草地贪夜蛾是为害作物的重大入侵害虫,近年来迁入我国并快速扩张,严重威胁农业安全生产。昆虫病原线虫是昆虫的专化性天敌,作为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因子具有重要应用潜力。自小卷蛾斯氏线虫N-Yz1体内分离的肠道共生菌鉴定为嗜线虫致病杆菌,是草地贪夜蛾的主要致病因子,幼虫血腔注射100~200 cfu/头则引起害虫快速死亡。N-Yz1对低龄(2、3龄)草地贪夜蛾幼虫致死速度快、致死率高,30 IJs/头的线虫剂量接种,害虫24 h出现初始感染,48 h死亡率分别为97.0%和81.94%。高龄幼虫(4、5龄)致死速度相对较慢,48 h害虫开始感染死亡,72 h死亡率分别为81.94%和76.39%。线虫接种剂量与草地贪夜蛾幼虫死亡率呈正相关,60 IJs/头剂量接种4龄幼虫48 h感染死亡率达100%。N-Yz1对草地贪夜蛾蛹也具有感染致死作用,50、100 IJs/头剂量的线虫对1日龄蛹感染死亡率分别为53.57%和55.38%。温度对N-Yz1的感染具有明显影响,35 ℃线虫失去侵染活性,15 ℃线虫致死高峰延迟到120 h。研究结果表明,N-Yz1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强的感染致死能力,表现出防治草地贪夜蛾幼虫和蛹的潜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褐飞虱RNAi显微注射中麻醉方法的比较
张朋稳, 段至柔, 刘常权, 彭英传, 张万娜, 肖海军, 张晶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39 (5): 1148-1155.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2.05.009
摘要145)      PDF(pc) (630KB)(395)    收藏
显微注射dsRNA以实现系统性干扰,是一种有效且能准确评估基因功能的常用方法。试验靶标昆虫由于个体较小、活力强,注射前需要先适当麻醉。待显微注射dsRNA完成后,麻醉效应解除,方进一步开展表型测定试验。不同麻醉方法可对昆虫的麻醉效果、麻醉后生理和行为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选用合适的麻醉方法对显著减少RNAi显微注射试验误差,提升干扰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褐飞虱为评估对象,比较应用不同配比的乙醚与乙酸乙酯混合液麻醉,以及应用低温麻醉对褐飞虱的麻醉效应,并测定不同的麻醉方法对RNAi显微注射试验中褐飞虱存活率的影响。麻醉剂处理随乙酸乙酯的浓度升高,褐飞虱的苏醒时间延长。应用不同麻醉方法对RNAi显微注射试验中褐飞虱存活率的影响程度从小到大依次为乙醚:乙酸乙酯(1:2),乙醚:乙酸乙酯(1:1),乙醚,乙醚:乙酸乙酯(2:1),乙醚:乙酸乙酯(3:1),冰上20 min ,冰上40 min。推荐乙醚:乙酸乙酯(1:2)混合液作为最优麻醉处理应用于褐飞虱RNAi显微注射试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六斑月瓢虫对柑橘木虱的捕食作用
何万财, 叶青青, 王飞凤, 胡玉伟, 刘金华, 毛熊兴, 张瑞峰, 王兴民, 邱宝利, 刘玉涛, 桑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39 (3): 514-522.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3.05.001
摘要135)      PDF(pc) (449KB)(342)    收藏
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柑橘、脐橙等芸香科植物上的重要害虫,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 (Fabricius)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天敌昆虫。为了评价六斑月瓢虫对柑橘木虱的控害潜能,在室内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六斑月瓢虫的1龄、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的低龄、高龄若虫和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自身密度干扰反应。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的若虫和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能较好地拟合Holling Ⅱ型圆盘方程。其中六斑月瓢虫1龄幼虫对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为55.55头/d、高龄若虫为66.66头/d;六斑月瓢虫4龄幼虫对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为500头/d、高龄若虫为200头/d、成虫为200头/d;六斑月瓢虫成虫对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为333.33头/d、高龄若虫为250头/d、成虫为125头/d。六斑月瓢虫对柑橘木虱的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大而降低。由于捕食者自身密度的干扰,当柑橘木虱密度不变时随着六斑月瓢虫密度的增加,瓢虫单头捕食量减小、捕食效率降低、分摊竞争强度增大。本研究为田间应用六斑月瓢虫防治柑橘木虱,控制柑橘黄龙病的传播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苹果主要真菌病害广谱拮抗木霉菌的筛选鉴定及田间防效
赵云福, 乔淑芹, 王海燕, 许海军, 赵利华, 武海斌, 孙志强, 王佳宁, 梁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39 (3): 567-574.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3.02.019
摘要134)      PDF(pc) (1589KB)(470)    收藏
为筛选广谱苹果病原真菌拮抗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从山东多地果园分离筛选出对4种常见苹果病原真菌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两株木霉菌YTLY-13和YTLY-36,经其形态特征及翻译延伸因子(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TEF1)序列同源性鉴定,结果表明,两菌株分别为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率均在68.45%以上,其中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菌率相对稍高,达73.92%以上。田间药效结果表明,菌株YTLY-36对4种苹果真菌病害防效显著高于菌株YTLY-13的防效,与代森联、枯草芽胞杆菌防效相当,且生长速度快、发酵简单,具备开发成为果树专用广谱微生物杀菌剂的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六斑月瓢虫生物生态学及其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唐良德, 臧连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39 (3): 697-709.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3.05.002
摘要133)      PDF(pc) (467KB)(768)    收藏
六斑月瓢虫Cheilomenes sexmaculata (Fabricius)是我国农林生态系统中多种重要害虫的优势天敌昆虫,具有分布范围广、发生数量大、繁殖速率快、取食谱广、取食量大和抗逆性强等特点,因而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重要天敌昆虫,本文整理了40年来关于六斑月瓢虫的研究报道,从物种分类学、生物学特性、生物防治作用、人工饲养技术和杀虫剂的影响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六斑月瓢虫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其当前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拮抗酵母菌的筛选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赖呈纯, 赖恭梯, 陈冰星, 潘若, 阙秋霞, 车建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39 (3): 594-606.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3.02.025
摘要130)      PDF(pc) (4325KB)(365)    收藏
本研究以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为靶标菌,筛选获得2株拮抗酵母菌G17515和G31887,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别鉴定为Starmerella bacillarisMeyerozyma caribbica(卡利比克迈耶氏酵母)。菌株G17515和G31887的培养温度为20 ℃~30 ℃(最佳培养温度为30 ℃),pH值为pH 5.0~7.0(最佳pH 6.0),NaCl浓度为0.1%~5%(最佳NaCl浓度为0.1%)。酵母菌G17515和G31887发酵液可以明显抑制葡萄灰霉病菌丝的生长,其抑制率分别为80.86%和69.05%,并且导致菌丝和孢子形态发生异常。离体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这2株酵母菌可显著抑制葡萄灰霉病菌斑的扩展,对葡萄叶片灰霉病抑制率分别为64.21%和57.22%,对果实灰霉病的生防效果分别为48.56%和77.13%。综上所述,S. bacillaris G17515和M. caribbica G31887对葡萄灰霉病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有望作为防治葡萄灰霉病的菌株资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不同生态因子对暗黑赤眼蜂寄生番茄潜叶蛾卵的影响
付开赟, 李爱梅, 丁新华, 贾尊尊, 吐尔逊·阿合买提, 阿尔孜姑丽·肉孜, 冯宏祖, 李晓维, 郭文超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39 (3): 507-513.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3.01.011
摘要130)      PDF(pc) (366KB)(430)    收藏
暗黑赤眼蜂是鳞翅目害虫的卵寄生性天敌,明确其对番茄潜叶蛾的寄生能力,为暗黑赤眼蜂田间防控番茄潜叶蛾提供研究基础。本文通过设置不同水平的番茄潜叶蛾卵密度、温度、湿度、有无光照及番茄潜叶蛾卵的产出天数,评价影响暗黑赤眼蜂寄生番茄潜叶蛾卵的主要因素。暗黑赤眼蜂单雌在寄生卵密度为30粒卵/管,温度26 ℃、相对湿度75%、黑暗条件下的寄生率最高,可达93.33%。番茄潜叶蛾卵的产出时间越长,暗黑赤眼蜂对其寄生能力越弱。根据拟合结果表明,暗黑赤眼蜂对番茄潜叶蛾卵的寄生与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的圆盘方程相符,说明暗黑赤眼蜂是防治番茄潜叶蛾的潜在寄生蜂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拮抗姜瘟病内生细菌的筛选及其生防效果研究
党柯柯, 彭俊伟, 孙阳, 谢子煜, 董元华, 李建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39 (3): 585-593.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3.02.030
摘要127)      PDF(pc) (616KB)(495)    收藏
姜瘟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土传细菌型病害,该病害严重制约生姜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对生姜根内细菌进行分离,初步筛选出7株青枯菌的拮抗细菌,经鉴定,所得拮抗细菌属于阿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asburiae 和印度假单胞菌Pseudomonas indica。拮抗细菌表现出较强的青枯菌拮抗活性,其代谢物对青枯菌的抑制率达到90%以上。同时,拮抗细菌表现出较强的铁竞争优势,其代谢物中嗜铁素含量显著高于青枯菌代谢物。盆栽试验发现,所筛选的拮抗细菌能够在生姜根内有效定殖,并显著降低生姜根际青枯菌密度,姜瘟病发病率由90.10%降至21.43%,具有良好的生防效果。该研究为生姜地区姜瘟病防治提供重要的微生物资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我国发现外来入侵害虫桉树叶瘿球角姬小蜂的重要天敌——桉树扁角金绿姬小蜂(膜翅目:姬小蜂科)
刘慧慧, 曹亮明, 王小艺, 李恩杰, 吴耀军, 蒋学建, 罗缉, 杨忠岐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39 (4): 995-1000.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3.01.020
摘要122)      PDF(pc) (1136KB)(363)    收藏
近年来,在我国桉树上发生了一种严重的外来入侵害虫——桉树叶瘿球角姬小蜂 Ophelimus maskelli (Ashmead)(膜翅目:姬小蜂科Eulophidae),其在桉树叶片上形成密密麻麻的小疱状虫瘿,造成桉树叶片大量脱落。为了利用天敌对该害虫进行生物防治,我们开展了该害虫的天敌调查。通过采集受害桉树叶片进行饲养,获得了一种寄生该害虫的寄生蜂——桉树扁角金绿姬小蜂Closterocerus chamaeleon (Girault)(膜翅目:姬小蜂科Eulophidae)。该寄生蜂为我国新纪录种,本文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了成虫鉴别特征的彩色照片。桉树扁角金绿姬小蜂原产地是澳大利亚,现在已被引进到世界上许多桉树栽培的国家和地区防治桉树叶瘿球角姬小蜂,防效十分显著。桉树扁角金绿姬小蜂是自然控制该害虫的优势天敌,我国现在发现了这种天敌,将在我国生物防治这种桉树外来入侵害虫上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武夷菌素防治葡萄灰霉病的作用及机理
李博雅, 鲁姸璇, 谢家贝, 施李鸣, 张克诚, 葛蓓孛, 冉隆贤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39 (3): 676-683.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3.02.028
摘要120)      PDF(pc) (1595KB)(454)    收藏
为了探讨武夷菌素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理,本文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测定、分生孢子萌发抑制测定、胼胝质沉积测定、离体叶片和果实防治等试验,发现武夷菌素可以抑制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浓度达到120 μg/mL时,对菌丝的抑制作用达到94.3%;当浓度达到100 μg/mL时,武夷菌素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可达到96.0%;通过离体叶片及果实防效试验发现,武夷菌素浓度达到120 μg/mL时,防治效果分别为 87.5%和96.6%。武夷菌素可以显著降低灰霉病菌的草酸合成能力,导致其致病力减弱,从而减轻灰霉病菌对寄主的侵染。武夷菌素能够通过诱导葡萄叶片的胼胝质沉积,增加葡萄组织的防御能力,从而起到有效防治灰霉病的作用。综上所述,武夷菌素对葡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作为生物防治药剂进行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