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防菌ZF510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白菜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链霉菌SS9-1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本实验室前期从铁棒锤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高加索链霉菌Streptomyces ciscaucasicus SS9-1,抗菌活性试验发现其对番茄灰霉病原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其对番茄灰霉病的抑菌效果,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对SS9-1进行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优化,并对其发酵滤液进行了番茄灰霉病的抑菌作用试验及盆栽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S9-1最佳发酵配方为:可溶性淀粉4%、KNO3 1%、酵母浸粉0.25%、NaCl 0.2%、MnCl2·4H2O 0.002%;最佳发酵条件为:装液量150 mL、接种量3%、初始pH 8.0、发酵温度28 ℃、发酵时间7 d。平板对峙试验发现,番茄灰霉病菌丝受发酵滤液影响后,出现膨大畸变现象;菌株SS9-1对番茄灰霉菌孢子的萌发也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处理12、24h后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7.83%和96.07%。盆栽试验中,菌株SS9-1发酵滤液原液防治效果达到了98.43%,明显高于药剂对照40%嘧霉胺SC 500倍稀释液;发酵滤液稀释50倍后防治效果依然达71.11%。综上,菌株SS9-1对番茄灰霉病具有很好的生物防治效果,具有作为生防制剂的应用价值和潜力。
南疆枣园枣叶瘿蚊及捕食性天敌的发生动态和空间分布
枣叶瘿蚊Dasineura jujubifolia是新疆枣树上一种重要害虫。明确枣园枣叶瘿蚊及捕食性天敌的发生动态与空间分布,将为科学防控枣园枣叶瘿蚊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采用水盘诱捕法和目测法分别调查了枣园枣叶瘿蚊成虫、幼虫和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的为害情况。同时,比较了枣叶瘿蚊幼虫和捕食性天敌数量、枣树叶片受害程度在枣树不同方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枣叶瘿蚊主要发生在5、6月,种群发生存在2个明显高峰期;成虫发生1周后幼虫开始为害,2~3周后下一代成虫羽化。枣园捕食性天敌主要是瓢虫和草蛉,种群数量较低。每年5、6月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为害严重,嫩叶受害率为6.2%~17.8%,枣吊受害率为11.0%~33.8%。枣叶瘿蚊幼虫的种群密度、捕食性天敌数量、枣树叶片受害程度在枣树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之间无明显差异;枣树叶片受害程度与枣叶瘿蚊幼虫的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明确了南疆阿克苏地区枣园枣叶瘿蚊及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的为害规律,为枣叶瘿蚊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茶棍蓟马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防治
砖红镰刀菌菌株Pa2对草莓灰霉病的抑制作用
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草莓灰霉病是草莓栽培中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严重降低食用以及经济价值。本研究以“红颜”草莓为试验材料,测定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 Pa2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防治效果以及草莓病程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Pa2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其上清液可以破坏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细胞膜,导致细胞内容物泄露。离体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a2对草莓叶片灰霉病、草莓果实灰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79.13%、54.29%。经菌株Pa2上清液处理24 h后草莓果实病程相关基因FaPR1、FaPR4、FaGR分别上升19.05、24.64、3.69倍。综上所述,砖红镰刀菌菌株Pa2是一种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新型生防菌资源。
一株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防效果
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是黑龙江省近年来发生面积较广的菜豆病害之一,严重时可导致菜豆大面积减产,并影响籽粒品质。为发掘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的生防菌资源,本研究从健康菜豆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对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菌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拮抗菌株B2。经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试、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在平板试验中对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病原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phaseoli(Xap)和Xanthomonas fuscans subsp. fuscans(Xff)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9.3和21.8 mm。在室内盆栽试验中,菌株B2对Xap和Xff的防效分别为55.42%和67.77%。通过菜豆叶片防御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测定显示,菌株B2能显著提高菜豆叶片中SOD、POD、CAT、PPO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表明菌株B2能诱导植物防御反应起到抵抗病原菌的作用。综上,菌株B2在由Xap和Xff两种病原菌引起的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生物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冷藏被寄生的寄主蛹对印度实蝇姬小蜂的影响
印度实蝇姬小蜂是实蝇类害虫的高效寄生蜂,为筛选最佳的冷藏条件便于应用,研究了不同冷藏处理对印度实蝇姬小蜂的影响。结果表明:被寄生的寄主蛹蛹龄、冷藏温度与时长单独和交互作用均会显著影响印度实蝇姬小蜂的羽化率,但对每蛹羽化出的雌蜂比例以及F1单雌寄生数无显著影响。4个日龄的被印度实蝇姬小蜂寄生的寄主蛹均适于在13 ℃环境下冷藏7 d,且各指标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3 d、6 d龄被寄生的寄主蛹具备作为中长期冷藏用蛹的潜力。研究可为印度实蝇姬小蜂的低温室内保种与大量释放前的蜂种积累提供参考。
莱氏绿僵菌Mr006鉴定及对草地贪夜蛾致病力
收集草地贪夜蛾致病性莱氏绿僵菌,丰富昆虫病原真菌资源,为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生防制剂开发提供依据。采用形态学和ITS-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菌株Mr006进行了鉴定,以浸渍法生物测定了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和蛹的致病力,并进行了田间应用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分离的Mr006菌株鉴定为莱氏绿僵菌;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蛹均有致病力,用孢子浓度为1×107孢子/mL接种后,1~5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16%、88.38%、70.71%、53.03%和22.73%,蛹的校正死亡率为76.26%;对草地贪夜蛾1~5龄幼虫和蛹的LC50分别为3.55×104、8.23×104、3.63×106、4.16×107、4.23×108和2.57×105孢子/mL;用孢子浓度为1×108孢子/mL接种后,1~5龄幼虫和蛹的LT50值分别缩短至3.47、3.94、4.90、6.73、9.01 d和4.02 d。田间喷施莱氏绿僵菌Mr006分生孢子悬浮液后20 d,对草地贪夜蛾田间防治效果可达64%以上,持效性较好。莱氏绿僵菌Mr006对草地贪夜蛾致病力强,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
不同剂型人工饲料对七星瓢虫成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为明确不同剂型的人工饲料对七星瓢虫成虫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七星瓢虫人工饲料的制作方法提供参考,采用两种剂型(干湿分离和微胶囊)人工饲料对七星瓢虫成虫进行饲喂,测定取食频次、取食量、交配频次、产卵频率和产卵量。研究结果表明:七星瓢虫成虫对干湿分离饲料的平均取食频次(0.72头/min)显著低于对微胶囊饲料的取食频次(1.58头/min),但干湿分离饲料组七星瓢虫成虫的平均取食量(0.04 g/对)显著高于微胶囊饲料组(0.02 g/对);干湿分离饲料组和微胶囊饲料组的平均交配频次无显著性差异;干湿分离饲料组的平均产卵频率、产卵量分别为19.00%、23.40粒/头,显著高于微胶囊饲料组的1.00%、2.40粒/头。总体来看,七星瓢虫成虫对两种剂型的人工饲料均能取食,干湿分离饲料更优于微胶囊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