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生物防治学报,今天是

阅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昆虫病原线虫对暗黑鳃金龟的致病力
张彩铃, 王志敏, 王思雨, Ibrahim Osman, 李克斌, 张帅, 曹雅忠, 王森山, 尹姣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4, 40 (5): 1009-1014.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2.03.025
摘要227)      PDF(pc) (361KB)(440)    收藏
为了筛选防治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的优良昆虫病原线虫品系,本文通过室内生测,比较了7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对暗黑鳃金龟1龄末幼虫的致病力,并明确了其最佳侵染条件。生测结果表明,不同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对暗黑鳃金龟1龄末幼虫均有一定的致病力,其中樱桃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D26-6)对暗黑鳃金龟幼虫致病力最强,在处理9 d后,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了100%。此外,温度、土壤湿度以及线虫施用剂量对D26-6线虫的致病力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侵染暗黑鳃金龟幼虫的适宜温度为25℃、适宜土壤含水量为18%;当暗黑鳃金龟幼虫与D26-6线虫比为1:100时,处理11 d后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可达到10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我国设施园艺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策略
吴圣勇, 张梦迪, 徐进, 王恩东, 崔丽, 雷仲仁, 史晓斌, 谢学文, 王少丽, 王甦, 魏书军, 马中正, 何莉梅, 高玉林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4, 40 (5): 1169-1180.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2.01.022
摘要226)      PDF(pc) (476KB)(806)    收藏
我国设施园艺发展迅速,对促进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和都市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我国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现状,总结设施环境下病虫害发生特点,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生物技术和科学用药等方面概述了病虫害防治技术,最后对设施园艺病虫害防治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设施园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草地贪夜蛾卵寄生蜂——夜蛾黑卵蜂的种内识别及过寄生
薛陶然, 潘 静, 刘丽红, 徐 腾, 黄 建, 何玉仙, 王竹红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4, 40 (1): 1-.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3.01.026
摘要198)      PDF(pc) (471KB)(640)    收藏
夜蛾黑卵蜂是重大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的重要卵期寄生蜂。为明确夜蛾黑卵蜂的种内识别及过寄生现象,测定了夜蛾黑卵蜂对被同种自体(同一个体)或异体(不同个体)雌蜂寄生不同时间间隔后的寄主卵的识别能力,并研究了单头和多头雌蜂在不同寄主密度下的过寄生率。结果发现,无论自体或异体寄生识别,夜蛾黑卵蜂的过寄生率均为0。单头雌蜂在不同蜂卵比下寄生24 h后,寄主卵内寄生蜂1龄幼虫的百分比均小于100%,且每粒寄主卵内只有1头1龄幼虫。多头雌蜂在寄主数量充足条件下,当蜂卵比为1:100、2:200、4:400、6:600、8:800时,未被寄生的寄主卵的百分比分别为52.8%、67.2%、63.2%、53.6%和51.2%,含1头寄生蜂1龄幼虫的寄主卵的百分比分别为47.2%、32.8%、36.8%、46.4%和48.8%;多头雌蜂在寄主数量不足条件下,当蜂卵比为2:20、3:21、4:20、7:21、20:20时,夜蛾黑卵蜂的寄生率分别为60.0%、83.0%、95.0%、94.0%和96.0%,过寄生率分别为11.0%、38.0%、64.0%、73.0%和92.0%;单粒寄主卵内寄生蜂1龄幼虫的平均数量分别为0.4、0.6、1.1、1.3和2.1头,最大数量分别为3.0、4.0、5.0、6.0和12.0头。结果表明,夜蛾黑卵蜂具有自体和异体寄生识别能力;单头雌蜂的过寄生率与寄主数量无关;多头雌蜂在寄主数量充足的条件下,不会产生过寄生;但在寄主数量不足的条件下,随着蜂卵比升高,寄生率、过寄生率、单粒草地贪夜蛾卵内寄生蜂1龄幼虫的平均数和最大数均随之增加。蜂卵比为4:20时寄生率高,过寄生率低,内部竞争低,是较为合适的接蜂比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松毛虫赤眼蜂田间放蜂方法对亚洲玉米螟防治效果的影响
杜文梅, 庞佳瑶, 王琳, 张俊杰, 阮长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39 (6): 1275-1281.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3.01.044
摘要174)      PDF(pc) (1101KB)(306)    收藏
根据目前吉林省亚洲玉米螟新的发生为害情况,为提高防治效果,于2018—2020年在吉林省进行了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田间放蜂方法优化试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放蜂处理间防治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增加放蜂次数和放蜂量均能提高防治效果,且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连续防治一代和二代亚洲玉米螟防治效果最佳,防治效果可达到79.32%。建议防治一代亚洲玉米螟时,每667 m2释放15000头蜂,分3次释放,第1次3000头,第2次7000头,第3次5000头,每次放蜂每667 m2设2个放蜂点;防治二代亚洲玉米螟时,每667 m2释放10000头蜂,放1次,分2个点放蜂;同时,利用植保无人机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1334 hm2,防治效果达到76.36%~81.2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梨火疫病和梨腐烂病生防潜力粘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室内防效评价
白雪莹, 韩剑, 孙博源, 宋淑敏, 罗明, 孙丽英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39 (6): 1384-1397.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3.02.059
摘要131)      PDF(pc) (3040KB)(436)    收藏
梨火疫病和梨腐烂病是当前香梨生产中的2大重要病害。为开发防治梨火疫病和梨腐烂病的生防资源,本研究以从新疆各地州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的粘细菌菌株为材料,采用菌苔共培养测定比较粘细菌菌株对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的捕食性能,平板对峙法测定粘细菌菌株对梨腐烂病菌Valsa pyri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从中筛选出对梨火疫病菌和梨腐烂病菌具有较好捕食功效和抑菌活性的菌株。通过离体叶片和枝条试验、盆栽试验评价其防效,并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生防潜力粘细菌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6个粘细菌菌株对梨火疫病菌具有较好捕食功效,捕食后梨火疫病菌活菌数显著降低,由初始的109降低至102~105cfu/mL;同时对梨腐烂病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达到70%和87%以上。综合香梨离体叶片和杜梨苗上的试验结果,菌株NST12和NST47在对梨火疫病的保护性和治疗性防效均大于75%;NST47和NST49菌株在香梨离体枝条上对梨腐烂病的保护性和治疗性防效分别达到了72%和54%以上,其中NST47菌株对梨火疫病和梨腐烂病均表现出较好的生防潜力。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NST49、NST12为橙色粘球菌Myxococcus fulvus,NST47为紫色原囊菌Archangium violaceum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生防菌ZF510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白菜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覃诗扬, 陆凌晨, 谢学文, 石延霞, 柴阿丽, 王远宏, 李宝聚, 李 磊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4, 40 (1): 146-156.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4.02.003
摘要125)      PDF(pc) (2471KB)(298)    收藏
白菜软腐病是由巴西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brasiliense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细菌性病害。目前,针对蔬菜细菌性软腐病高效防治的产品较少。为了筛选对白菜细菌性软腐病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本研究从白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细菌性软腐病菌具有显著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ZF510。经过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拮抗菌株对白菜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ZF510为东湖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onghuensis,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蛋白酶,有合成IAA能力、嗜铁能力、溶磷能力。通过抑菌谱分析,证明菌株ZF510对巴西果胶杆菌、野油菜黄单胞野油菜致病变种等7种病原细菌具有显著的拮抗效果。采用二分皿法测定其挥发性物质对立枯丝核菌、黄瓜蔓枯病菌、茄匍柄霉3种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效果。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接种菌株ZF510的白菜细菌性软腐病症状明显减轻,防治效果达到44.56%。综上所述,菌株ZF510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基于捕食性天敌资源的番茄潜叶蛾生物防控研究进展
罗涛涛, 阎姝彦, 曹梦宇, 张静航, 张桂芬, 万方浩, 张亚, 李涛, 刘双清, 张毅波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4, 40 (4): 727-738.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4.02.039
摘要125)      PDF(pc) (432KB)(260)    收藏
番茄潜叶蛾是一种世界范围的重大外来入侵物种,主要通过幼虫潜叶和蛀果危害番茄作物。自2017年入侵新疆伊犁以来,该虫已扩散蔓延至我国多个省份(直辖市和自治区),并在多地暴发成灾,严重威胁我国番茄产业的生产。基于捕食性天敌资源的生物防治是当前番茄潜叶蛾综合治理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关于番茄潜叶蛾捕食性天敌资源研究现状的综述性论文较少。据此,本文系统梳理了全球范围内的番茄潜叶蛾捕食性天敌资源种类,概括了捕食性天敌对番茄潜叶蛾的捕食能力、取食番茄潜叶蛾后捕食性天敌的生命参数、化学农药对捕食性天敌防控番茄潜叶蛾的影响,分析了当前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番茄潜叶蛾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以求为我国番茄潜叶蛾生物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对褐飞虱有功能效应的水稻挥发物活性组分的筛选与鉴定
王兴云, 张新强, 李菁, 黄小玲, 张元臣, 张坤朋, 王景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39 (6): 1474-1481.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3.01.032
摘要123)      PDF(pc) (432KB)(213)    收藏
为明确抗褐飞虱水稻品种Mudgo和感褐飞虱水稻品种TN1释放的挥发物中化学组分的差异,筛选鉴定对褐飞虱具有功能效应的活性化合物。本研究通过顶空动态收集装置获取Mudgo和TN1水稻的挥发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筛选、鉴定水稻挥发物的活性组分,基于筛选鉴定出的Mudgo与TN1水稻挥发物中的差异活性化合物,采用Y型嗅觉仪对其进行功能验证。本研究在两水稻品种的挥发物中共筛选鉴定到52种化合物,其中Mudgo和TN1分别鉴定到27种,仅在Mudgo挥发物中存在的化合物有10种,仅在TN1挥发物中存在的化合物有15种。基于Mudgo和TN1水稻挥发物的差异活性组分鉴定结果,筛选出11种活性化合物进行功能验证。Y型嗅觉仪测定结果表明:低浓度(2 mL/mL)的芳樟醇、高浓度(200 mL/mL)的β-倍半水芹烯和水杨酸甲酯这3种化合物对褐飞虱具有显著的驱避作用,可发展用于褐飞虱防治的驱避剂;D-柠檬烯、β-石竹烯和高浓度的2-庚酮、2-乙基苯胺和姥鲛烷这5种化合物对褐飞虱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可发展用于褐飞虱防治的引诱剂。该研究可为褐飞虱的绿色防控和害虫综合治理提供科学数据和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一株拮抗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链霉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效研究
袁歆瑜, 邵嘉朱, 宋振, 廖鑫琳, 蒋冬花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39 (6): 1408-1417.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3.02.060
摘要116)      PDF(pc) (3689KB)(269)    收藏
为寻找有潜力的生防菌株,本研究通过共培养初筛和牛津杯复筛从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123株放线菌。最终获得1株对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phaseoliXap)抑制能力最强的菌株Sa-4,发酵液抑菌圈直径为(31.62±3.23)mm。根据显微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Sa-4为阿维丁链霉菌Streptomyces avidinii。抗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菌株Sa-4发酵液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a-4的发酵液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抑菌机理研究结果显示,菌株Sa-4发酵液对Xap的基因组DNA无明显作用;对Xap蛋白质合成有一定的影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显示,菌株Sa-4发酵液会导致Xap细胞膜表面的物质发生改变;电镜观察结果显示Xap细胞出现皱缩、凹陷等现象。防效结果表明,菌株Sa-4发酵液对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的相对防效可达68.69%。本研究结果为阿维丁链霉菌菌株Sa-4在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的生物防治产品开发提供基础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丹参根腐病菌拮抗菌株贝莱斯芽胞杆菌Bv1-4的筛选及盆栽防效
王飞, 杨瑾, 李绍建, 李雪梦, 文艺, 赵莹, 秦艳红, 高素霞, 刘玉霞, 鲁传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39 (6): 1398-1407.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3.02.063
摘要115)      PDF(pc) (1978KB)(214)    收藏
为筛选防治丹参根腐病的高效生防菌,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法,从健康丹参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对丹参根腐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Bv1-4。结合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序列分析,将菌株Bv1-4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对丹参根腐病菌层出、腐皮和尖孢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为65.54%、68.28%和66.87%;进一步的抑菌谱测试表明Bv1-4对菜豆壳球孢、齐整小核菌细极链格孢等多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Bv1-4后,丹参茎叶和根系鲜重较无菌水对照组均有显著提升,提升率分别为70.97%和70.37%;Bv1-4分别与丹参根腐病三种病原菌先后混合接种后,调查发病等级计算防效均可达80.00%以上。综上,Bv1-4生防性状优良,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有较好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链霉菌SS9-1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付麟雲, 李 晶, 李 娜, 刘锦霞, 丁 品, 聂垚琰, 武建荣, 杨 成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4, 40 (1): 126-136.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4.02.004
摘要114)      PDF(pc) (716KB)(245)    收藏

本实验室前期从铁棒锤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高加索链霉菌Streptomyces ciscaucasicus SS9-1,抗菌活性试验发现其对番茄灰霉病原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其对番茄灰霉病的抑菌效果,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对SS9-1进行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优化,并对其发酵滤液进行了番茄灰霉病的抑菌作用试验及盆栽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S9-1最佳发酵配方为:可溶性淀粉4%、KNO3 1%、酵母浸粉0.25%、NaCl 0.2%、MnCl2·4H2O 0.002%;最佳发酵条件为:装液量150 mL、接种量3%、初始pH 8.0、发酵温度28 ℃、发酵时间7 d。平板对峙试验发现,番茄灰霉病菌丝受发酵滤液影响后,出现膨大畸变现象;菌株SS9-1对番茄灰霉菌孢子的萌发也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处理12、24h后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7.83%和96.07%。盆栽试验中,菌株SS9-1发酵滤液原液防治效果达到了98.43%,明显高于药剂对照40%嘧霉胺SC 500倍稀释液;发酵滤液稀释50倍后防治效果依然达71.11%。综上,菌株SS9-1对番茄灰霉病具有很好的生物防治效果,具有作为生防制剂的应用价值和潜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南疆枣园枣叶瘿蚊及捕食性天敌的发生动态和空间分布

王海诺, 杨 龙, 张建民, 陆宴辉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4, 40 (1): 20-26.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2.11.014
摘要113)      PDF(pc) (458KB)(295)    收藏

枣叶瘿蚊Dasineura jujubifolia是新疆枣树上一种重要害虫。明确枣园枣叶瘿蚊及捕食性天敌的发生动态与空间分布,将为科学防控枣园枣叶瘿蚊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采用水盘诱捕法和目测法分别调查了枣园枣叶瘿蚊成虫、幼虫和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的为害情况。同时,比较了枣叶瘿蚊幼虫和捕食性天敌数量、枣树叶片受害程度在枣树不同方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枣叶瘿蚊主要发生在56月,种群发生存在2个明显高峰期;成虫发生1周后幼虫开始为害,23周后下一代成虫羽化。枣园捕食性天敌主要是瓢虫和草蛉,种群数量较低。每年56月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为害严重,嫩叶受害率为6.2%17.8%,枣吊受害率为11.0%33.8%。枣叶瘿蚊幼虫的种群密度、捕食性天敌数量、枣树叶片受害程度在枣树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之间无明显差异;枣树叶片受害程度与枣叶瘿蚊幼虫的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明确了南疆阿克苏地区枣园枣叶瘿蚊及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的为害规律,为枣叶瘿蚊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茶棍蓟马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防治

张凤阁, 蔡晓明, 罗宗秀, 边 磊, 李兆群, 付楠霞, 周 利, 陈宗懋, 修春丽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4, 40 (1): 219-228.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4.01.001
摘要109)      PDF(pc) (1144KB)(425)    收藏
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是我国茶树上的主要吸汁类害虫之一,其成虫和若虫均可为害茶树,导致叶片卷曲、脆硬、焦枯甚至脱落,严重影响茶树的自身生长和茶叶的品质口感。本文介绍了茶棍蓟马的形态特征、鉴定方法、地理分布、为害特征、个体发育和生活史等基本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遗传分化特点,总结了其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需加快推进嗅觉感受机制等基础研究,开发监测预警、大规模诱杀和病原菌防控等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茶棍蓟马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砖红镰刀菌菌株Pa2对草莓灰霉病的抑制作用

史冰柯, 李晓倩, 王卓妮, 覃艮红, 范洋洋, 王 丽, 涂洪涛, 袁洪波, 侯 珲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4, 40 (1): 137-145.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4.02.001
摘要108)      PDF(pc) (3770KB)(182)    收藏

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草莓灰霉病是草莓栽培中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严重降低食用以及经济价值。本研究以“红颜”草莓为试验材料,测定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 Pa2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防治效果以及草莓病程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Pa2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其上清液可以破坏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细胞膜,导致细胞内容物泄露。离体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a2对草莓叶片灰霉病、草莓果实灰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79.13%54.29%。经菌株Pa2上清液处理24 h后草莓果实病程相关基因FaPR1FaPR4FaGR分别上升19.0524.643.69倍。综上所述,砖红镰刀菌菌株Pa2是一种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新型生防菌资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一株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防效果

刘 明, 王 昕, 高 涵, 郭永霞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4, 40 (1): 157-166.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4.02.002
摘要108)      PDF(pc) (2870KB)(221)    收藏

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是黑龙江省近年来发生面积较广的菜豆病害之一,严重时可导致菜豆大面积减产,并影响籽粒品质。为发掘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的生防菌资源,本研究从健康菜豆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对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菌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拮抗菌株B2。经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试、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在平板试验中对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病原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phaseoliXap)和Xanthomonas fuscans subsp. fuscansXff)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9.3和21.8 mm。在室内盆栽试验中,菌株B2对XapXff的防效分别为55.42%和67.77%。通过菜豆叶片防御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测定显示,菌株B2能显著提高菜豆叶片中SOD、POD、CAT、PPO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表明菌株B2能诱导植物防御反应起到抵抗病原菌的作用。综上,菌株B2在由XapXff两种病原菌引起的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生物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冷藏被寄生的寄主蛹对印度实蝇姬小蜂的影响

贾平凡, 张潇钰, 黄鑫越, 林 嘉, 王 波, 季清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4, 40 (1): 12-19.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3.01.036
摘要107)      PDF(pc) (393KB)(231)    收藏

印度实蝇姬小蜂是实蝇类害虫的高效寄生蜂,为筛选最佳的冷藏条件便于应用,研究了不同冷藏处理对印度实蝇姬小蜂的影响。结果表明:被寄生的寄主蛹蛹龄、冷藏温度与时长单独和交互作用均会显著影响印度实蝇姬小蜂的羽化率,但对每蛹羽化出的雌蜂比例以及F1单雌寄生数无显著影响。4个日龄的被印度实蝇姬小蜂寄生的寄主蛹均适于在13 ℃环境下冷藏7 d,且各指标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3 d6 d龄被寄生的寄主蛹具备作为中长期冷藏用蛹的潜力。研究可为印度实蝇姬小蜂的低温室内保种与大量释放前的蜂种积累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丁香酚和香芹酚对稻曲病菌的抑菌作用及田间防效评价
胡政, 范楷, 于伊楠, 尤佳琪, 王欣艺, 郭大凯, 黄晴雯, 孟佳佳, 郭文博, 聂冬霞, 韩铮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39 (6): 1446-1454.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3.02.061
摘要105)      PDF(pc) (2652KB)(317)    收藏
基于天然成分开发防治水稻稻曲病的新型抑菌剂,本文选取了丁香酚和香芹酚两种两种功能丰富、来源广泛的天然植物源萜类化合物,通过浓度梯度试验测定发现,两者均能显著抑制稻曲病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并呈现剂量依赖效应。0.2 mmol/L的丁香酚和香芹酚对稻曲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2.53%和44.39%,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4.02%和72.24%。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两者均能破坏稻曲病菌菌丝的完整性。田间药效试验中两者均有效抑制水稻稻曲病发生,减少稻谷中稻曲菌素A积累。本研究应用丁香酚和香芹酚防治稻曲病和防控稻曲菌素A,初步解析了两者抑菌防毒机理,展现了两者具有的广阔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松毛虫凸腿小蜂对林间不同寄主的选择性与适合度
郑泠芝, 唐缙涵, 陈祯鸿, 卓强祯, 翁怀锋, 梁光红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4, 40 (3): 507-515.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3.01.038
摘要104)      PDF(pc) (548KB)(84)    收藏
松毛虫凸腿小蜂Kriechbaumerella dendrolimi是我国南方针叶林重大食叶害虫柳杉毛虫Dendrolimus houi的蛹期优势天敌。通过调查该蜂的自然寄主种类,明确其对不同寄主的选择性与适合度,为其在野外转主寄生情况和潜在的控害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为此,在柳杉毛虫为害的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分内展开调查,采集并鉴定大型鳞翅目昆虫,记录松毛虫凸腿小蜂对不同种类蛹的寄生特性及其寄生不同蛹后的子代情况。结果表明,在受害林分中,共获得10种大型鳞翅目昆虫,具有不同的蛹期;松毛虫凸腿小蜂对不同种类的蛹存在选择性差异,优先选择柳杉毛虫蛹(占93.33%),且耗时最短(163.98 s)。在寄生阶段,该蜂能准确定位、识别柳杉毛虫蛹等寄主,也能快速分辨非寄主如银杏大蚕蛾Saturnia japonica。从寄生结果来看,该蜂能在柳杉毛虫、乌桕大蚕蛾Attacus atlas、思茅松毛虫D. kikuchii、明目大蚕蛾Antheraea frithi、樗蚕Samia cynthia、樟蚕Saturnia pyretorum和马尾松毛虫D. punctatus这7种蛹内成功繁育子代,但其子代之间的生物学特性存在显著差异。除柞蚕Antheraea pernyi蛹外,柳杉毛虫蛹繁育的子代数量最多且雌蜂体型最大,马尾松毛虫蛹繁育的子代最少且雌蜂最小。研究表明,受害林分中存在着丰富的大型鳞翅目昆虫种类,理论上可供松毛虫凸腿小蜂完成其年生活史,有望实现林间持续防控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莱氏绿僵菌Mr006鉴定及对草地贪夜蛾致病力

胡 飞, 徐婷婷, 彭 辉, 胡本进, 苏贤岩, 毕思佳, 吴振晨, 朱克旭, 徐丽娜, 王振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4, 40 (1): 44-51.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3.01.017
摘要103)      PDF(pc) (1653KB)(232)    收藏

收集草地贪夜蛾致病性莱氏绿僵菌,丰富昆虫病原真菌资源,为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生防制剂开发提供依据。采用形态学和ITS-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菌株Mr006进行了鉴定,以浸渍法生物测定了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和蛹的致病力,并进行了田间应用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分离的Mr006菌株鉴定为莱氏绿僵菌;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蛹均有致病力,用孢子浓度为1×107孢子/mL接种后,1~5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16%、88.38%、70.71%、53.03%和22.73%,蛹的校正死亡率为76.26%;对草地贪夜蛾15龄幼虫和蛹的LC50分别为3.55×1048.23×1043.63×1064.16×1074.23×1082.57×105孢子/mL;用孢子浓度为1×108孢子/mL接种后,1~5龄幼虫和蛹的LT50值分别缩短至3.47、3.94、4.90、6.73、9.01 d和4.02 d。田间喷施莱氏绿僵菌Mr006分生孢子悬浮液后20 d,对草地贪夜蛾田间防治效果可达64%以上,持效性较好。莱氏绿僵菌Mr006对草地贪夜蛾致病力强,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不同剂型人工饲料对七星瓢虫成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张培旭, 何恒果, 雷 敏, 陆秋成, 陈河竹, 肖科军, 彭应力, 蔡 鹏, 房 超, 李跃建, 蒲德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4, 40 (1): 27-32.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23.01.013
摘要102)      PDF(pc) (408KB)(262)    收藏

为明确不同剂型的人工饲料对七星瓢虫成虫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七星瓢虫人工饲料的制作方法提供参考,采用两种剂型(干湿分离和微胶囊)人工饲料对七星瓢虫成虫进行饲喂,测定取食频次、取食量、交配频次、产卵频率和产卵量。研究结果表明:七星瓢虫成虫对干湿分离饲料的平均取食频次(0.72头/min)显著低于对微胶囊饲料的取食频次(1.58头/min),但干湿分离饲料组七星瓢虫成虫的平均取食量(0.04 g/对)显著高于微胶囊饲料组(0.02 g/对);干湿分离饲料组和微胶囊饲料组的平均交配频次无显著性差异;干湿分离饲料组的平均产卵频率、产卵量分别为19.00%、23.40粒/头,显著高于微胶囊饲料组的1.00%、2.40粒/头。总体来看,七星瓢虫成虫对两种剂型的人工饲料均能取食,干湿分离饲料更优于微胶囊饲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