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姜鹤, 路雨翔, 崇晓月, 等. 三唑类杀菌剂对苹果锈病的防效及作物安全性评价[J]. 北方园艺, 2021(5): 21-27. [2] Tao S Q, Cao B, Tian C M, et al. Comparative transcriptome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candidate effectors in two related rust species (Gymnosporangium yamadae and Gymnosporangium asiaticum)[J]. BMC Genomics, 2017, 18(1): 651. [3] 李保华, 王彩霞, 董向丽. 我国苹果主要病害研究进展与病害防治中的问题[J]. 植物保护, 2013, 39(5): 46-54. [4] 李贤成, 陶飞, 李海源, 等. 秦冠苹果品种对苹果黑星病的组织学抗性研究[J]. 菌物学报, 2022, 41(1): 41-50. [5] 韩菊红, 岳德成, 张琰那, 等. 苹果黑星病在陇东的年消长动态及在不同苹果品种上的病情差异[J]. 西北农业学报, 2023, 32(9): 1495-1501. [6] Cao Z M, Li Z Q, Zhuang J Y. Uredinales from the Qinling Mountains[J]. Mycosystema, 2000, 19(1): 13-23. [7] 王素琴, 杨志萍, 于洁. 苹果锈病严重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J]. 中国园艺文摘, 2010, 26(1): 145-146. [8] 柳建伟, 韩菊红, 史广亮, 等. 桶混添加天达-2116、阿泰灵和迈丝对防治苹果叶部病害药剂的减量效应[J]. 西北农业学报, 2021, 30(10): 1581-1587. [9] 梁振宇, 胡小平, 杨家荣, 等. 陕西省苹果黑星病菌的致病力分化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 2006(4): 76-79. [10] 郭健, 任维超, 李保华. 苹果黑星病有效防治药剂筛选及施药适期研究[J]. 中国果树, 2022(3): 54-58. [11] 徐伟, 王海明, 车升国, 等. 黄泛平原区苹果锈病发生与防治[J]. 果树资源学报, 2022, 3(1): 58-60. [12] 陈军民, 赵涛, 常丽娟, 等. 苹果黑星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J]. 烟台果树, 2021(4):45-46. [13] 史广亮, 岳德成, 柳建伟, 等. 几种杀菌剂对苹果黑星病的田间防效评价[J]. 农药, 2021, 60(10): 771-774, 777. [14] 骆文宾, 李媛媛, 郭鑫宇, 等. 6种杀菌剂对苹果锈病的田间防效[J]. 中国植保导刊, 2021, 41(11): 69-71. [15] 张豫丹, 马晓寒, 李俊领, 等. 绿原酸对烟草疫霉的抑制作用及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 作物杂志, 2022(2): 230-236. [16] Johnson D A, Inglis D A, Miller J S. Control of potato tuber rots caused by oomycetes with foliar applications of phosphorous acid[J]. Plant Disease, 2004, 88(10): 1153-1159. [17] Bock C H, Brenneman T B, Hotchkiss M W, et al. Trunk applications of phosphite for the control of foliar and fruit scab on pecan[J]. Crop Protection, 2013, 54(145): 213-220. [18] 张琪, 赵慧, 刘艾英, 等. 亚磷酸钾防治猕猴桃溃疡病试验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 2022, 68(4): 76-78. [19] 张顺昌, 徐继根, 漆慧娟, 等. 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复配化学药剂对甜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63(3): 575-577. [20] 李宝玉, 刘富强, 郭燕枝. 亚磷酸钾在马铃薯上的增产及抗病效果[J]. 中国蔬菜, 2021(9): 63-68. [21] 任士伟, 王亮亮, 张萍萍, 等. 喷施亚磷酸钾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6): 50-53. [22] 刘满光, 路文雅, 李国松. 亚磷酸钾对油松枯梢病的影响[J]. 中国森林病虫, 2018, 37(5): 53-56. [23] 李宝玉, 高明杰, 高春雨, 等. 亚磷酸盐在农业上的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7, 40(6): 949-956. [24] 林敏, 王荣波, 陈庆河, 等. 亚磷酸钾对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的作用机理[J]. 植物保护学报, 2018, 45(6): 1389-1395. [25] 张应烙, 尹彩萍. 15种中药提取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1): 175-177. [26] 陈仕江, 丁伟, 杨帮, 等. 10种中药植物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05(3): 311-314. [27] 李青梅, 史广亮, 姜延军, 等. 几种杀菌剂对苹果主要叶部病害的田间药效评价[J]. 农药, 2021, 60(5): 371-374. [28] 刘小锐, 黄成东, 祝红伟. 叶用莴苣叶面积测定方法的研究[J]. 中国蔬菜, 2020(12): 78-81. [29] 邱琳. 中草药对农作物生长中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进展[J]. 现代农机, 2020(4): 45-46. [30] 王京礼. 植物病害防治原理在苹果病害防治上的应用[J]. 现代园艺, 2015(12): 50. [31] 王龙, 高鑫, 闫信豪, 等. 中药配方颗粒研发生产中若干关键问题研究进展[J]. 中南药学, 2022, 20(9): 2008-2014. [32] 谢靖屹. 中药配方颗粒特点分析[J]. 广州医药, 2011, 42(2): 40-42. [33] 刘燕刚, 韩莉, 韩锦峰. 植物源中草药防治农业病虫害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22, 50(20): 18-20, 28. [34] 谢宏伟, 宋耀峰, 于国康, 等. 喷施亚磷酸钾对富士苹果黑星病的预防效果[J]. 陕西农业科学, 2023, 69(4): 91-93. [35] Lehmann S, Serrano M, L'Haridon F, et a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plant resistance to fungal pathogens[J]. Phytochemistry, 2015, 112: 54-62. [36] 郭艳玲, 张鹏英, 郭默然, 等. 次生代谢产物与植物抗病防御反应[J]. 植物生理学报, 2012, 48(5): 429-434. [37] Fang S M, Hou X, Liang X L. Response mechanisms of plants under saline-alkali stress[J].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21, 12: 667458. [38] 王芳, 肖玉, 糜加轩, 等. 不同抗性泡核桃对褐斑病病原菌侵染的生理生化响应[J]. 西北植物学报, 2022, 42(12): 2083-2092. [39] 吴梦露, 李鹏, 于文清, 等. 水稻防御酶与其抗病性关系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22(7): 2413-2420. [40] 何利, 唐翠明, 戴凡炜, 等. 防御酶与植物抗青枯病关系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40(12): 101-103. [41] 吴小美, 王海霞, 云英子, 等. 植物病原真菌对杀菌剂抗性的研究进展[J]. 植物保护, 2023, 49(5): 243-2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