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忠岐.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我国重大林木害虫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防治, 2004, 20(4):221-227. [2] 魏建荣, 杨忠岐, 王平彦, 等. 利用花绒寄甲控制栗山天牛林间试验效果[J]. 中国生物防治, 2009, 25(3):285-287. [3] 唐艳龙, 杨忠岐, 王小艺, 等. 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防治栗山天牛[J]. 林业科学, 2012, 48(7):186-191. [4] 卢希平, 杨忠岐, 孙绪艮, 等. 利用花绒寄甲防治锈色粒肩天牛[J]. 林业科学, 2011, 47(10):116-121. [5] 杨忠岐, 王小艺, 张翌楠, 等. 释放花绒寄甲和设置诱木防治松褐天牛对松材线虫病的控制作用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2, 28(4):490-495. [6] 张彦龙, 杨忠岐, 张翌楠, 等. 利用花绒寄甲防治越冬后松褐天牛试验[J]. 林业科学, 2014, 50(3):92-98. [7] 门金, 曹丹丹, 赵斌, 等. 不同寄主来源种群花绒寄甲成虫对桃红颈天牛幼虫虫粪的行为趋性和种群控制效果[J]. 昆虫学报, 2017, 60(2):229-236. [8] 胥忠坤, 金成林, 徐文龙. 花绒寄甲防治桑田牛的试验效果调查[J]. 江苏蚕业, 2013, 35(4):6-7. [9] 罗立平, 党英侨, 张彦龙, 等. 不同寄主对花绒寄甲生长发育和耐寒性的影响[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9, 35(6):841-847. [10] Gao S, Geng C, Ji Y, et al. Density-Dependent Growth and Fitness in Dastarcus helophoroides (Coleoptera:Bothrideridae)[J]. Insects, 2019, 10(11):386. [11] 王志华, 于静, 亚沈锦, 等. 花绒寄甲人工繁育及应用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8, 34(2):226-233. [12] 杨忠岐, 王小艺, 张翌楠, 等. 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控制我国重大林木病虫害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8, 34(2):163-183. [13] 杨忠岐. 我国重大林木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二)[J]. 林业科技通讯, 2018(5):58-62. [14] 姜嫄, 张翌楠, 李志强, 等. 花绒寄甲防治旱柳光肩星天牛研究[J]. 北京农药职业学院学报, 2019, 33(6):12-19. [15] Wei J R, Yang Z Q, Poland T M, et al. Parasitism and olfactory responses of Dastarcus helophoroides (Coleoptera:Bothrideridae) to different Cerambycid hosts[J]. BioControl, 2009, 54(6):733-742. [16] 于海英, 吴昊. 辽宁发现松材线虫新寄主植物和新传播媒介昆虫[J]. 中国森林病虫, 2018, 37(5):61. [17] 唐桦, 杨忠岐, 张翌楠, 等. 天牛主要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活体雌雄性成虫的无损伤鉴别[J]. 动物分类学报, 2007, 34(3):49-654. [18] 高尚坤, 张彦龙, 唐艳龙, 等. 花绒寄甲松褐天牛生物型的越冬特性及耐寒性[J]. 林业科学, 2016, 52(3):68-74. [19] 黄大庄, 杨忠岐, 贝蓓, 等. 花绒寄甲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区[J]. 林业科学, 2008, 44(6):171-175. [20] 路纪芳, 蔡静芸, 展茂魁, 等. 花绒寄甲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贵州林业科技, 2016, 44(4):43-48. [21] 王希蒙, 任国栋, 马峰. 花绒穴甲的分类地位及应用前景[J]. 西北农业学报, 1996, 5(2):76-79. [22] 魏建荣, 杨忠岐, 唐桦, 等. 花绒寄甲成虫的行为观察[J]. 林业科学, 2008, 44(7):50-55. [23] 张翌楠. 松褐天牛的天敌昆虫调查及生物防治技术研究[D]. 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6. [24] 杨远亮, 杨忠岐, 王小艺, 等. 应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J]. 林业科学, 2013, 49(3):103-109, 171. [25] 李孟楼, 李有忠, 雷琼, 等. 释放花绒寄甲卵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J]. 林业科学, 2009, 45(4):78-82. |